“動真格了,力度大,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”,5月5日,紅網論壇永州版一篇題為《零陵區作風督查通報》的帖文引來網友廣泛關註,帖文分10期公佈了零陵區作風建設的督查情況,對違紀的單位或個人進行公開通報,網友拍手稱快。(5月9日紅網)
  作風督查各地幾乎年年都有,甚至有的地方養成了習慣,每每遇到作風問題,就要把督查拎上臺面,好好整治一番。可一旦風頭過去,恢複原狀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結局。也因此有人把反腐、整改等行為戲稱為“隔牆扔磚頭,砸到誰就是誰。”
  雖然調侃不一定就是現實,但卻可能是一些現實的某種演繹:首先,隔牆扔磚頭,砸到誰就是誰,意味著牆背後違紀的人不少,否則不會一扔一個準。其次,被整改的人和單位躲在牆後,隔牆觀違紀,牆外的人如何瞭解違紀的具體情況?此外,砸到有懲,可沒被砸到的人怎麼辦?不砸磚頭的時候怎麼辦?這種“偶然的正義”對作風整改究竟作用幾何?這些情況,在現實中的違紀整改中,都或多或少的存在,難怪每遇整改,總有人會問“是動真格的嗎?”
  因此,作風督查如果避免不了“隔牆扔磚”的尷尬,那麼好事也會變壞事,使得作風督查失去本來的作用。
  而打破這種尷尬,眼前有一種值得借鑒的方法——“零陵模式”。所謂“零陵模式”,即是指長時間、不間斷的作風監管,並將作風檢查結果當天通報,不隱瞞姓名、單位。據紅網報道,“為了推進全區作風建設,2014年零陵區出台了《零陵區作風建設“十個不准”》和《零陵區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作風問責暫行規定》,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公務行為進行了嚴格規範,今年來區作風辦先後組織聯合督查24次,日常督查120餘次。截至4月,全區共發通報10期,按規定對18個單位、27名工作人員進行了問責。”
  其實細說來,“零陵模式”並沒有多麼搶眼的地方,實名通報、曝光等,很多地方的作風督查都能做到。但再平常的事情,也會因為堅持而變得不平常,試問現如今,有多少地方敢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的作風檢查常態化?“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”的調子我們都會喊,但是真正始終走在這條路上的,或許唯有零陵區了。
  讓作風督查發揮出它應有的意義,一個“零陵模式”即可保證,但是又有多少地方敢借鑒“零陵模式”呢?
  文/顧翌  (原標題:作風督查如何避免“隔牆扔磚”的尷尬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bmn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